【功課壓力】國際學校港媽投訴沒有功課 外籍教師媽媽不解:香港人很喜歡做功課?
發布時間: 2020/10/23 18:06
最後更新: 2021/02/05 13:12
這位外國媽媽朋友,她曾是一位老師,因丈夫來港工作關係,一家都搬到這裏,女兒入讀國際學校小一。最近和她見面,她好奇地問:「本地人是否很喜歡做功課?」
何出此言呢?原來她在女兒班的家長what’s app組群中,見到有些父母投訴沒有功課,對於這位在外國教育制度長大又曾經任教過的媽媽來說,確實有點費解。
外國媽媽繼續慨嘆:「有一次接放學,和家長們閒談,她們很多都不大滿意子女的成績,我以為這些同學有學習問題,所以再問清楚小朋友校內的學科評估如何,看看我能否幫助他們。怎料,這班孩子的學術表現全都比我的女兒好,屬於平均以上的優異成績,為何他們仍然覺得孩子不夠好?還要他們多點補習、做多些功課呢?」
媽媽朋友真心想知道:「既然要追求成績,又想多功課,為何不讀傳統學校,反而要讀國際學校呢?」
我只能說:「父母雖然帶子女逃離傳統教育,但傳統教育思想卻根深蒂固地離不開父母的心!」
其實,這和某種移民心態很相似,這些家庭移民外國,因為嚮往當地的某些條件,但他們沒有真正融入當地生活,沒有認真交外國朋友。相反,他們把自己牢固的文化植根到外國,朋友告訴我,很多移民外國的中國人,子女在當地學校放學後,還要返另一所為當地移民開辦的中文學校繼續上課補習。
曾經,形容外國長大的亞洲人為「香蕉」,因為他們外表是黃皮膚的亞洲人,但內裏卻擁有白皮膚的思想。現在,我認為很多移民外地的,都是芒果糯米糍,外在看似有外國生活的形態,骨子裏卻仍然傳統,沒有想過要改變文化。聰明的商人,趁機在糯米糍國度興建芒果區,讓芒果粉絲安心生活!
文化和教育是多樣化的,文化教育背後各有其獨特理念。所以我不反對傳統的,有些人適合傳統生活,有些孩子亦適合傳統教育。
但當你選擇了你想要的文化,卻又不認同其價值,並強加自己慣性的思想在其中,這才是問題。這也是很多想改革的直資學校最終也趨向傳統教育的原因。
最近看了一個紀錄片,記錄了國內仿歐洲建設的社區,不錯,所有的硬件設計,例如房子、花園、雕塑和歐洲景點幾乎完全一樣,不過,這只不過是軀殼,完全沒有歐洲的文化、歐洲的靈魂。
當地人很滿意,在仿歐洲社區到處打卡,過偽歐洲生活。只有真正體驗過歐洲的人,才明白壓根沒有半點歐洲的氣息。
靈魂是很重要的,是你心的所在,是文化的起點,也是給你生命氣息的地方。怎麼樣的靈魂,就有怎麼樣的氣息。生活和教育都是有靈魂的,大家要想清楚,你想要芒果糯米糍,還是願意改變文化,真真正正體驗你羨慕的教育和生活?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。
撰文 : Esther Chu 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